【译】做自己人生的CEO
《做自己人生的CEO》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,个体必须主动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,通过深度自我认知和持续优化,实现职业成就与人生价值。核心观点包括:
-
自我管理是必然选择:组织不再为员工规划职业路径,个体需成为自己的“CEO”。
-
成功依赖自我认知:需明确长处、工作方式、价值观,并据此决策。
-
终身发展:职业生涯可能长达50年,需动态调整方向并管理后半生。
决策能力相关文章
查看所有标签《做自己人生的CEO》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,个体必须主动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,通过深度自我认知和持续优化,实现职业成就与人生价值。核心观点包括:
自我管理是必然选择:组织不再为员工规划职业路径,个体需成为自己的“CEO”。
成功依赖自我认知:需明确长处、工作方式、价值观,并据此决策。
终身发展:职业生涯可能长达50年,需动态调整方向并管理后半生。
这是查理・芒格 1986 年 6 月 13 日在哈佛学校的演讲,分享如何保证人生的痛苦。
演讲背景:校长选择芒格演讲,他认为校长此举是为学校提升声誉,就像人炫耀会数到七的马。对于演讲时长,他暂不透露,因考虑时长引出演讲主题。受邀请时他本想效仿德摩斯梯尼和西塞罗发表长篇演讲,但想起塞缪尔・约翰逊对《失乐园》的评价,又回忆起约翰尼・卡森关于保证人生痛苦的演讲,于是决定扩充卡森的内容并加入自己的见解。
卡森的痛苦处方:卡森表示无法告知毕业生如何快乐,却能分享如何保证痛苦,即摄入改变情绪或认知的化学物质、心怀嫉妒、充满怨恨。芒格以自身经历为例,指出摄入化学物质易成瘾,会带来悲惨后果;嫉妒和怨恨也会导致痛苦,且不应采用迪斯雷利的妥协方式。
芒格的新增处方:一是不可靠,不履行承诺,否则即便有诸多美德也会被不信任和排斥;二是仅从自身经验学习,忽视他人经验,这样易导致痛苦和二流成就;三是在人生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,就会深陷痛苦;四是忽视反向思考,如卡森、雅可比、爱因斯坦和达尔文等都通过反向思考解决问题,而忽视客观和反向思考会带来无知与痛苦。最后,芒格以 “愿大家以低目标度过漫长一生,最终高升” 作为祝酒词结束演讲。
这篇文章是关于 “学会学习” 的课程内容分享,旨在为技术职业生涯奠定基础。文章围绕工作方式的重要性展开,作者结合自身在洛斯阿拉莫斯和贝尔实验室的经历,指出杰出科学家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工作方式。
文中强调,成功没有固定模式,需探索适合自己的风格,不能单纯模仿他人。同时,知识每 17 年约翻倍,科学领域不断分化,未来挑战日益艰巨,学会学习至关重要。作者还探讨了科学与工程的关系,认为科学在于探索未知,工程需明确目标,二者相互依存。
此外,文章涉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、元教育(自我教育)的重要性,通过 “醉酒水手” 等故事说明目标设定的意义,还对比了人类与机器的优势,指出人类应发挥灵活性,利用机器弥补不足。最后,文章以苏格拉底的名言 “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” 收尾,强调审视人生、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价值。
“个人董事会” 由作家吉姆・柯林斯提出,指挑选成就与品格兼具的榜样,构建个人学习成长体系。这些榜样不必完美,只需在某方面优于自己,比如兼具成就与品格,或者具备自己渴望的技能、态度、性格等。人们不应因榜样的不完美或价值观差异而拒绝向其学习,应如塞涅卡和老加图所告诫,聚焦他人所长。 “个人董事会” 成员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动态的。不同阶段需不同类型的榜样,当从某人身上学成,便可邀请新榜样加入。大师们有着更高标准,将他们请进 “董事会” 能提升自我要求,如查理・芒格提高了作者发表意见的标准。 虽与偶像共事是绝佳学习方式,但机会难得,不过如今可借助手机,通过书籍、采访等原汁原味素材,接触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,学习他们的思考、决策方式等。有了 “个人董事会”,就如同有大师相伴,他们帮助制定标准、衡量自我。但我们的对手并非榜样,而是昨天的自己,每日进步便是胜利。
本文讲述了作者 21 岁时飞往加州的经历及从中获得的感悟。作者为寻找成功从纽约小镇飞往加州,在飞机上与一位螺丝制造公司 CEO 交流,得到职业建议,即应不断寻找更好的机会,要有一个系统而非一个目标。作者认为系统导向的人更易成功,如那些成功者大多追随系统。目标导向的人常处于失败感中,实现目标后也会很快感到空虚。文中以减肥、运动、商界及奥运选手、扎克伯格、巴菲特、作者的朋友为例,阐述了目标与系统的区别。目标是未来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的具体目的,而系统是定期要做的事,能增加幸福指数。如减掉 10 磅是目标,正确饮食是系统;跑马拉松是目标,每天运动是系统;赚 100 万是目标,成为连续创业家是系统。作者强调研究成功者会发现他们多追随系统,且系统应能让人合理期望到达更好的地方。
评论